“庭前玉樹枝,昨夜微霜度。”霜降,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八個節氣,既是秋的終章,也是秋冬過渡的節點。此時節晝夜溫差達全年最大,早晚寒意漸濃,正午尚有余溫,秋燥特征亦十分明顯。
農諺云:“霜降不起蔥,越長越要空。”霜降后蔥不及時收,會因低溫空心,品質與耐儲性驟降。這種“應時而為”的時機把握,與紀檢監督的“時效性”共鳴。紀檢監督最講時機,容不得拖延。如農事遵節氣,監督需抓關鍵節點。日常監督中,黨員干部思想松懈、作風苗頭若不及時糾偏,小毛病會成大問題,輕微偏差或滑向嚴重違紀;專項監督里,項目審批、資金使用等環節若錯過風險防控“窗口期”,待問題暴露再介入,不僅增核查整改成本,更損公司利益。
因此,紀檢監察干部需懷“時不我待”緊迫感與“守土有責” 使命感,筑牢監督防線。一方面建“早發現、早介入、早處置”機制,靠常態談心、動態排查、精準核線索,讓監督覆蓋全程;另一方面強“防微杜漸”意識,對問題不姑息,用談話提醒、函詢批評、紀律處分等,將風險遏制于萌芽。唯有如此,監督才能“長牙帶電”,精準發力、搶占時效,為涵養良好政治生態筑堅實屏障。(趙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