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6日,南京邮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到台北投资公司开展“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”为主题的“三下乡”中华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。
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先锋东滩,南邮实践队实地参观了现代制盐现场,淮盐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孙加宽向南邮学生们详细介绍了为何称“淮盐”,以及“台北盐场”的由来,淮盐新韵和淮盐制艺。20世纪60年代以后,台北盐场发明了塑布毡盖,塑布毡盖改变了数千年靠天采盐的历史,产量猛增三分之一,实现了稳产和高产。
淮盐制作技艺起始于煮海为盐,又叫煎盐,一步步发展为晒盐和塑苫结晶。偌大的盐田美得让人想起了茶卡盐湖的“天空之镜”。盐池里满是饱和的盐卤水,破碴机在一方盐格子里来回“浅耕”,清澈的盐池表面泛起了微微涟漪。
南邮实践队的同学们通过此次主题活动收获颇丰,不仅增长了见识,更深刻了解了产盐的发展历史,对产盐过程有了崭新的认识。活动意义重大,同学们深受启发。为表达感谢之情,实践队向公司敬赠了“盐承古韵 向海图强”锦旗,并表示将把“淮盐”文化制作成短视频,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(北 宣)
撰稿:房金鹤
校对:宋思雯
责任编辑:孙小玲